名人与普通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距离。因为每个名人都有曾经是一个孩子,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成为一个名人。普通人与名人在成长的过程中,都有会经历影响人生的一件小事。那么,名人与我们之间究竟有怎样不同的成长经历呢?是什么样的小事能让一个孩子日后成为名人?《影响名人一生的一件小事》告诉我们。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人,有时个只需要一件小事,一个小小的契机。
李嘉诚三岁时,家道中落,后来父亲得了重病,不久离开人世,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。在兵荒马乱的年月,李家孤儿子寡母生活艰难。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,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。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,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,到午夜时还不能休息,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,甚至希望哪一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,把他打死算了。直到一次偶发事件,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。
那天,因为太疲倦,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,溅湿了客人的衣裤。李嘉诚很紧张,他等待的客人的巴掌,老板的训斥。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,反而为他开脱,一再为他说情,让老板不要开除他。
“没关系的,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。只是以后要记住,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,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?”
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心间,之后,他把“谨慎”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,久而久之,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,一个人是什么职业,性格特征,生活习惯,为人处事,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。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随后,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,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,一直干到业务经理。三年后,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,要大干一番。白手起家的他,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,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,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,办起了“长江塑胶厂”。随后,经过反复考察,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,于是大量生产,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。30岁的李嘉诚,己成了千万富翁。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,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,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,“好日子很快过去”,如果再不调整,引起的后果不只是“溅湿衣裢”了。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,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,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。
随后他想到的是房地产。20世纪60年中期,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,富翁们纷纷——离,争着廉价抛售产业,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,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,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。但他沉着应变,仔细分析局势。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,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。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。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,将所有的资金都用来收购房地产,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,他说:“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做买,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?”
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。70年代初,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,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,到1976年,李嘉诚的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亿多,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。此后,李嘉诚节节高升。1992年的《福布斯》世界富豪排名中,他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第35位,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。